3月4日,备受关注的一年一度党和人民共商国家发展大计的“两会”召开,广西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炼,广西水电设计院农卫红,来宾电厂廖爱莲等三位来自广投集团的人大代表参加盛会。
3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了广西代表团会议,与广西代表们热情交流,亲切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情况,广投的三位人大代表也带去了来自广西的发展贡献和发展建议,干货满满。
一、《政府工作报告》引领方向、紧跟时代、催人奋进
周炼:在党的二十大将隆重召开的关键时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开幕,时机特殊,意义重大。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系统总结了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2022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总体工作进行了准确谋划、全面部署,站位高远、求真务实、深邃精辟、亮点频频,是一篇引领方向、紧跟时代、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是一篇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任务书,让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为国企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通过学习报告,我们深刻领会到2021年对党和国家具有的里程碑意义,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充分展示了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坚定政治自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政治担当,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广投力量
周炼:2021年,广投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对标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广西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和“四个新”总要求,锚定建设国际一流投资集团目标,实现资产总额稳步增长,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约25%,上缴税费52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439位,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响应科技强桂行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布局,支持南南铝加工攻克多项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保障天和核心舱精准入轨;首台套辊底炉项目、气垫炉项目试运行,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以人才集聚整合创新要素,推动建立9家国家级研发中心,35家省级实验室、研发中心,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46项,7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参与广西“能源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在建项目投资额占全区总投资额三分之一强。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累计建设管道770公里,通达广西11市6县,惠及人口超2000万。开发政务数据一体化平台、“爱广西”“智桂通”等23个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广西硬件替代等主要指标完成率高于全国总体进度。
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成立数字广西集团、医药健康集团、新材料集团、广投资本集团,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集中。探索生物药、化学药和壮瑶等传统医药融合创新,完成抗肿瘤蛋白芯片等高附加值项目入桂。重组梧州奥奇丽,助力“田七”等民族品牌崛起、工业振兴。提升“引进来”质效,坚持项目为王,累计投资省级重大项目515亿元,撬动融资超4000亿元,主导建设北海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广西应急医疗物资保障梧州基地等重大项目。深化“三企入桂”,与中广核、中铝等中央企业合作投资944亿元,布局落地大藤峡水利枢纽、防城港核电、防城港华昇铝等关键民生工程。迈开“走出去”步伐,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探索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深交所广西基地、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广西基地落户广西,陆海新通道基金完成投资约7亿元,助推东南亚最大独角兽Grab登陆纳斯达克。受托成立广投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完成投资22亿元,投贷联动规模超320亿元;运营自治区本级政府引导基金,56个直投项目中“双百双新”37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累计孵化培育23家上市公司。
三是抢抓新发展机遇,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聚焦“双碳”目标,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先行先试推进广西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防城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积极构建千亿元“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广西海上风电产业实现“零”的突破;布局“来宾百万级水光互补”和“贺江桂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储备陆上新能源资源超300万千瓦。北海电厂二期、国能广投北海电厂、防城港核电二期建设提速,北海临港氧化铝项目蓄势待发。牵头编制《广西绿色交易所组建方案》,撬动广西绿色产业生态,一体推进减污、降碳、优生态。
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主动扛起“六保”“六稳”大旗,助力广西签订增量长协煤590万吨,储备煤炭超50万吨;北海电厂供电可靠率位居全区第一,连续6000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亿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连续4年扶贫成效考核为“好”。开发“桂核酸”平台,极大提高广西核酸采样效率及溯源精度。主动调配疫区食盐超百吨,确保供应不断档、不缺货。所属金融企业全年为区内实体企业提供资金超1500亿元,投放“桂惠贷”超137亿元。推动组建地方金控集团,全面增强广西金融抗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投”。
三、完善医保目录和集采制度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周炼: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药并用”。当前医保目录限制了中医药推广应用,相关产业集中度低,发展速度远慢于生物药及化学药;野生中药材资源亟待保护,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一是建议国家医保局解除医保对国家基药目录中药制剂使用限制,满足基层治疗需求。二是建议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从国家层面鼓励中药材探索山野林下有机种植,无公害精细栽培、从种子到饮片规范化生产等模式。
四、支持广西页岩气商业化开发提升天然气自给能力
周炼:广西缺煤少油乏气,能源对外依存度超60%,且逐年上升,其中,天然气消费量仅占全国总量约0.86%。当前广西页岩气探明可采资源量1.05万亿立方米(排名全国第六)。但广西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起步晚、底子薄,亟待相关政策支持。国内已投产的涪陵、长宁和威远等页岩气田均脱胎于国家级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鉴于页岩气勘查开发产业“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以及广西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资源开发困难的实际,建议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设立国家级科技专项支持广西页岩气勘查开发。
五、协调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建设
农卫红:环北部湾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一环。为长远解决环北部湾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问题,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列入国家2020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清单,目前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前期工作。广西平陆运河是沟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沿海港口的主通道,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为满足平陆运河通航要求,需要从郁江取水至钦江满足航运水量要求,加快实施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当地水源工程联合运用,可长远解决环北部湾广西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问题,有效缓解缺水情势,完善多水源供水保障格局,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结合平陆运河建设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为农业灌溉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建议把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项目库,指导开展郁江贵港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目标专题研究,在制定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等工作中充分考虑广西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明确贵港等断面以上流域新增取水及向外流域调水的限制条件,指导广西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六、支持广西内陆火电厂生存与发展
廖爱莲:围绕“双碳”目标,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推动能源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四季度以来,受煤价高位运行影响,煤电集体遭遇严重的发电成本倒挂危机,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告一段落,企业大量复产、扩产,电力需求旺盛,非煤电力产能有限,广西及全国大范围出现限电限产现象,煤电充分发挥兜底保供作用。2021年区内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0%,但因煤价影响,2021年区内煤电企业均出现亏损,尤其是内陆煤电。
2021年12月11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继续发挥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的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明确了煤电在新时代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建议维持内陆火电机组稳定发展,有利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在双碳背景下优化用热企业空间布局,整体提升碳减排水平。基于内陆火电厂在现在和未来需承担的特殊重要作用和地位,综合考虑区域贡献度、重要性,从电量、电价、容量备用,特别是运输成本等方面进行有区别的补偿,以体现其特殊价值,解决目前的生存问题。在热电联产政策配套方面,继续加大关停工业小锅炉,加快建立集中供热中心力度,以推进区域整体节能降碳目标的提前实现;研究出台促进提升供热市场化水平的机制、体制和政策,用更加成熟的市场机制,促进供热市场价格和价值的互动。研究出台针对内陆机组的生存和发展专项指导意见,比如内陆区域多能互补基地的建设、针对欠发达地区煤电改造的专项支持资金政策等。